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远景能源田庆军:中国风电进入精细化运作时代 海上风电黄金期在“十四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6  浏览次数:4996
2017年走到年末,“十三五”规划也进入收尾阶段,对可再生能源行业来说,风电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如何更快、更多地开发进入到多种问题纠结的时期。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前景、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发展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议题。

远景能源在这两个领域都有突出表现,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认为,分散式风电将会成为未来中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新浪南方能源频道与田庆军深入探讨了分散式风电与海上风电的各种议题,了解这家全球领先的风机制造商如何研判和思考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未来。

(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

中东部也有限电风险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您此前提到过对中东部限电可能的担忧,这是否有应对和解决的思路?

田庆军:目前来看,是有这种风险,去年江苏在春节期间出现限电,因为春节工厂停工,用电需求下降,于是对新能源限电。装机容量超过10GW的省,将来都是有限电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消纳,现在我们还是在供给侧使劲。

在某些特殊时期限电还是可以理解,因为中国一年中电力供需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夏天也出现过对用电侧的高峰限电。但若不关注消费端,不断增加电源,将来这种风险会更突出。大家可以想一下,经济没有像想象中增长那么快,现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以牺牲火电的发电小时数为代价的。只有新能源消费端,如新能源汽车等发展起来,发展潜在需求,终端增多,电力消纳才有出路。

 

预期海上风电在“十四五”期间规模化崛起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日前,英国两个海上风电项目Hornsea和Moray开出让人震惊的低价,欧洲海上风电的价格下降趋势十分明显。中国今年的海上风电开发也有一定进展,能否在一定的时间表,如“十三五”之内看到明显的成本下降趋势?

田庆军:英国这两个项目有其特殊性,首先我们看到的很低的电价其实是到2022年的电价,而不是现在的;第二,项目的海上升压站由电网公司建设,因此省去一大笔成本;第三,北海的风资源条件非常好,风速基本在10米/秒以上,发电小时数4000-5000小时,中国除了福建以外,大部分地区的发电小时数都不到3000。这三个因素决定欧洲未来的海上风电会比中国便宜,这是资源禀赋决定的。

回头看看中国的情况,为什么那么多风电开发企业在海上领域那么起劲? “三北”地区风电发展遇到了很大挑战,中东部和南部举步维艰,且度电成本高,有些山地风电场修一条路就要花8000多万,征林征地非常困难。现在路上风电施工周期非常长,甚至达到了2-3年。对比看海上,现在还是8毛多的电价,资本是逐利的,开发商肯定都往海上去。另外,现在成本也确实在下降,现在海工的成本已经下降较多了,其实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核算都比当初的设计成本要低。还有就是海上风机的价格,未来肯定是要往下走的,这是必然的,陆上风机的价格一路下降,海上风机也不可能维持那么高的利润。

 

但我个人认为,中国海上风电要在“十三五”期间形成规模化还是有挑战的。现在虽然有开发商手里掌握大量海上风电资源,但真正核准下来的不多,很多项目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一些新项目从核准到开工,说不定已经跨越到“十四五”了。但“十四五”期间国家如果仍然保持支持,哪怕电价稍微下调一点,但不要降太快,以现在海上风电技术发展的速度,我认为“十四五”海上风电规模会崛起,“十三五”可能是个过渡时期,“十四五”才是真正的黄金期。

120米塔筒风机投运后发电量提升20%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远景力推的高塔筒风机目前的市场反馈如何?发电量数据是否有明显提升?

田庆军:我们在江苏有两个风电场应用了高塔筒风机,120米高塔筒风机投运后发电量提高20%,在塔筒上增加的投资很快就被发电小时的增量抹平,整个经济性会比传统项目好很多。实事求是地说,江苏滨海的项目作为第一个高塔筒项目,在吊装初期由于涡激现象出现了一些振动的状况,但我们全都解决了,项目业主对发电量非常满意。也因为这样,我们后续迎来了华能、建投等更多业主,还有些中小型项目业主。我们还有140米塔筒的项目,在兰考,已经并网几个月了。虽然140米还没有批量应用,但是120米的规模业绩说明市场已经用行动投票了。
 

整机厂商应承担分散式风电降成本责任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现在发展分散式风电还存在哪些障碍?

田庆军:主要障碍体现在度电成本过高。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技术是否成熟,配套政策是否到位,电网是否支持等。只有当度电成本下降到更低的水平,开发商才会有意愿入场。很多业主的观点也是,搞分散式成本太高,不划算。所以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整机厂商应该承担起降成本的第一责任。分散式风电如果能赚钱,大家没有理由不开发。

 

我设想了一下,中国现在有69万多行政自然村,在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人口密集区域,我们算10万个行政村,如果都做村级的分散式风机,就是10万台风机。按远景2.2MW的风机来算,这是个2.2亿千瓦的市场。现在农村用电6毛多,如果再村里装风机,在村支部成立基金,让老百姓来入股,这样农村就有动力。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这是不是类似于国外的社区光伏盈利模式?

田庆军:是的。发展分散式风电可以将一个村当成一个投资主体。在北方,一个村有几百人,平均分摊下来的金额是可以接受的。中国没有发展这种模式的原因,一是风机度电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度电成本在4毛钱以上,居民赚不到钱,他们是不愿意做的。但如果能降到2毛,投资回报率就提高了,若每年收益率高达20%并持续20年,那居民肯定愿意加入。二是风机稳定性要加强,现在一个5万千瓦的集中式风电场一年的运维成本约500万人民币,折合到一台风机上是20万左右。若风机稳定性高,一台风机每年大概可节约10万元的运维成本,这些都是依赖于风机技术的进步。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非技术成本高企是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面临的一大压力,远景在降低非技术成本方面有何经验?

田庆军:远景的风电场工程就是为了解决风机以外的度电成本,这主要是针对集中式风电。风电场工程要解决如何更优质选址、集电线路更短、基础工程造价更低等问题,通过设计优化、数字模型的方式来改造。对于分散式风电方面,远景在尝试做中央风机,省去箱变,风机发的电可以达到10kV,直接上网。通过技术上的成本的降低和项目建设成本的降低,来倒逼政策改革。

事实上,国家能源局也在思考到底下一阶段风电应该在哪里投资,而三北地区短期内又很难解决限电问题。中东部有庞大的用电需求,因此要鼓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发,集中式的资源已经圈得差不多了,现在要鼓励分散式资源的发展,作为集中式的补充。实际上,分散式的风资源要比集中式风资源多得多,如果能有效开发,我们是有机会把中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风资源至少放大三倍的。

 

中国过去的风电开发模式下,落下了许多“碎金子、碎银子”。2010年,业界认为6米/秒左右的风能不可用,需要6.5米/秒以上的资源才会去开发。而如今我们已经探到5米/秒,若风况较好,这样的风速也可以盈利。剩下零碎的资源还有很多,如果做分散式风电,这些资源可以被重新利用。6米/秒左右的风资源得以开发,意味着用现在的风机可达到发电小时数2500-2600小时,前期的成本很快就可以回本,这会使风机造价持续下降。中国已经过了大刀阔斧开发风电的时期,现在应该是精细化运作的时代。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电网方面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持?光伏扶贫过程中,电网支持力度比较大,但已经有技术人员在思考,如果按现在每村每户铺开的话,村级电网承受能力是不是足够?

 

田庆军:自2005年起,国家开始改造农网,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网改造近几年力度非常大,改造成果显著。比如说,在江西某地市,农村用电增量带来的贡献相当于整个赣东北地区电量的70%。因此农网已经不再薄弱,能够支持在农村地区的分散式风电发展。而且相比起过多的户用光伏,村级风电可直接接入10kV电站,这对电网更加友好。

海外生态系统弱势影响中国企业竞争力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可否谈谈远景能源的“一带一路”计划?如何保持中国走出去的竞争优势?

田庆军:中国的风机产品无论从设计还是技术上,在海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就风机本身而言,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中国市场更难啃的骨头。落后于其他国外品牌的主要是其海外的生态系统优于咱们,一些老牌欧洲风机厂商在海外卖风机,跟在自己国家售卖区别不大,因为他们有全球供应链和合作伙伴,但中国企业卖风机还是要依赖中国出口。而1kW的风机通过水运拉到海外需要约1000元,这些运输成本已把制造成本的优势消除,这是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短板。 

新浪南方能源频道:远景风电在海外方面重点布局哪些国家?

田庆军:我们在德国有远景的全球风电工程中心,服务于全球工程安装和售后;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在丹麦有远景全球风电技术创新中心;在拉美地区如墨西哥和智利也有风资源;同时也积极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印度地区布局。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